為積極推進教學課程的改革與探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對接應用型本科醫學院校的建設目標,基礎醫學院於去年12月份啟動《正常人體學》教材編寫工作,並於5月30日圓滿截稿。
《正常人體學》教材打破原有單門教材的局限性,將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的內容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按器官系統來編寫⚒,如消化系統,先介紹消化系統的大體和微觀結構👰🏼♀️,然後講解消化系統的生理功能,這樣既能提高授課的效率,又有助於學生理解某一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別是結構和功能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學生後續醫學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也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深奧的正常人體學知識🧹。每個章節都有導學部分🧓🏼,清晰呈現認知和技能目標🐯,然後以一個典型案例的情景導入形式引出本章內容🧜♀️。每章還有知識拓展幫助學生了解要求以外的相關知識。每章最後的本章小結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回顧⭕️🦹🏻♀️。為方便學生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內容,編者精心製作和選取了800多幅層次清晰的彩色插圖。該教材共分為十七章,約八十萬字👨🏼💼,預計將於8月底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9月初,該教材將應用在今年新一屆非臨床本科專業新生的專業基礎課中。
基礎醫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教材編寫工作🆘,成立了由學院26位教師及2位杉達學院教師組成的教材編寫小組🎲。在編寫過程中,邀請了交大醫學院外聘專家團隊的5位專家對編寫各個環節進行指導、審閱,並在此期間與上海人民衛生出版社編輯就教材出版相關事宜進行了多次的溝通,從而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教材編寫任務。此外,基礎醫學院另一本《疾病學基礎》教材也在編寫過程中🚶♂️➡️。(基礎醫學院)